水美村位于惠東安墩鎮北部與河源市紫金縣交接,地處粵東地區最大的山脈——蓮花山脈上的烏禽嶂南坡,是山林面積最大的行政村,山地森林面積高達7萬多畝。山坑水與梅坪水兩大水源匯合于此形成西枝江源頭原生態景象。 日前,“抖進惠東”采風團隊前往該地,親身體驗了這里的山水之美,聆聽了這里的紅色故事。 蜿蜒的山路,連綿的遠峰,沿著蓮花山脈方向驅車一路北上,西枝江源頭的原生態景象不斷映入眼簾,數十公里車程后就到達了水美村。這里的人們享受著世外桃園般的悠閑自在、與世無爭的慢生活。站在高山之中遠眺,水美的農村山水田園風光盡收眼底,使人完全親近了大自然。 據當地村委介紹,在烏禽嶂主峰下就是西枝江水源頭,山坑水與梅坪水兩大水源亦合匯合于此,形成了形成西枝江源頭原生態景象,山深林密,清泉飛瀑,動植物種類繁多。森林資源豐富,豐富的森林資源對維護源頭區的生態環境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很好地保護了西枝江的水質。 這里不僅僅山美水美,這里還是孕育著紅色基因的發祥地,當年的紅軍游擊隊在這里曾經進行了多次殊死戰斗,播下了紅色基因。 建立蘇維埃政權和游擊指揮部 烏禽嶂石陂蘇維埃政府辦公舊址位于水美村委石陂村徐屋,原是徐氏祠堂,至今仍有“蘇維埃政府萬歲”7個大字。1930年冬,紅軍第十一軍軍長古大存到達烏禽嶂三坑村建立紅軍游擊隊基地,紫河特區紅軍游擊隊隊長藍蔚林,惠陽青年游擊隊隊長黃譚錫等人齊集三坑村,商量在惠州地區建立蘇維埃政權的行動計劃,并建立游擊指揮部。與此同時,古大存在水美村的石陂徐屋建立蘇維埃政府,召開群眾大會,公推徐火康為石陂村蘇維埃主席,張可、張蘭為副主席,辦公地點設在徐氏祠堂。1933年農歷3月14日,國民黨軍營長縐道遠率200人圍困水美村和烏禽嶂,石陂蘇維埃政府負責人徐火康、張可、張蘭和當地革命群眾曾龍、曾輝、張亞傳等6人不幸被捕,被押送到洋潭歸地嶺殺害,石陂蘇維埃政權最終喪失。1933年農歷3月,遭國民黨焚毀,其后徐姓居民重修。 古大存(1897—1966),廣東省五華縣人,192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參與創建東江革命根據地和東江紅軍,是東江革命根據地的主要創建者之一。1930年,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一軍成立,任軍長兼代政委。其后多次擔任廣東省主要領導,中共七大、八大的中央候補委員。 組建紅軍游擊隊,建設槍支彈藥維修廠 烏禽嶂三坑紅軍游擊隊基地舊址位于水美村。1929年冬,紫河特區委和游擊隊駐地設在這里,紅軍來到這里住在舊鍋廠。1930年1月24日,紫河游擊隊以非常落后的裝備成功夜襲洋潭圩。1931年春,紅軍游擊隊組織水美村的鐵匠工人張軍生、張育等人在水美村庵田坑建立簡易槍支彈藥維修廠,后轉移到梅坪與三家村分界駁牛坳,并新造槍支。因反動分子告密,張育被捕,張軍生因受紅軍游擊隊委托前往博羅而幸免。三家村的地下黨員唐干娘設法營救了張育。據唐蘭招(1922年生,張軍生兒媳)后來講述,次月,張軍生完成任務返家后,國民黨地方軍將其帶洋潭圩鄉公所,準備槍決。后在洋圩圩水美村周邊的群眾的極力反對和地下黨員的營救下,張軍生幸免于死。1933年,國民黨軍重兵“圍剿”烏禽嶂,游擊隊損失慘重,只剩100余人突圍成功,烏禽嶂紅軍游擊隊基地完全陷落。隨后,國民黨部隊圍困水美村,不準村民居住,限時離開,燒毀房屋4座共20多間,水美村的游擊隊員徐錫、張偉、潘城、張炳、徐康、張蘭等人,或慘遭殺害,或遠逃外地。 建立交通聯絡站,搜集敵軍情報 水美烏禽嶂紅軍游擊隊梅坪交通聯絡站舊址位于梅坪村。1930年秋,古大存第一次率領紅軍從八鄉山轉移到烏禽嶂打游擊,在三坑村建立軍事據點,在梅坪村建立聯絡站,通過族人古粵民出任站長,為紅軍部隊手機敵軍情報,籌款籌糧。 1933年初,古大存第二次率領東江紅軍到烏禽嶂,但受圍困三個月之久,傷亡300余人,隊伍被打散,古大存腳部受傷,隱蔽在深山療養。5月,紅軍僅剩的100余人突圍成功,古大存傷愈后到大南山堅持游擊斗爭。解放后,古大存調回廣東工作,1966年水美村民寫信給廣東省委副書記古大存,報告生活情況,古老復函水美人民。 水美村89老人張匯濤回憶當年在樟樹窩,就親眼目睹紅軍在吃飯時遭敵人襲擊,兩個紅軍犧牲了,敵人也傷亡了好幾個。73歲村民徐夢連回憶,村里有100多人參加紅軍,其中犧牲的就達20多人。張氏村民建張氏宗祠時,在池塘里撿到當年留下的一支長槍。 水美村,不光山美水美,還是當年紅軍一個至關重要的根據地,在這里發生了許許多多我們革命先輩壯烈的故事。水美村,應當被銘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