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東有個黃金埠頭,叫黃埠。 黃埠是個美麗的地方,依山傍海,有以“鹽”為名的鹽洲島,有獨具風味的海鮮,鹽洲島的黑排角是惠東海岸線上最神秘的“處女地”,她獨特的黑礁石是攝影仙境。大片的紅樹林更是鷺鳥天堂,人間凈土。但是,要去這天賜的黃金勝地,必然經過黃埠鎮區,那是一個真正的黃金埠頭。 黃埠是惠東的制鞋強鎮,也是粵港澳大灣區的一個極具特色的沿海鎮。如果說鹽洲島是老天的恩賜,那么“中國女鞋生產基地”這一改革開放的成果最早源于黃埠。 大海帶給黃埠豐富的海鹽資源,成就了一個因“鹽”得名的鹽洲島,有過輝煌,卻也苦了幾代鹽民,古時熬制海鹽純靠人工,是件無比艱辛的苦差事。 隨著時代的進步,先進的生產力代替了落后的原生態,黃埠也開始有了自己的發展線路。黃埠是惠東的重要組成,靠近珠三角經濟圈,當然也走在改革開放前頭。 80年代中期,黃埠提出了“以鞋立鎮、以鞋富民”的發展思路。就這樣,這座平平無奇的小鎮,在未來幾十年后,歷經曲折,變成了制鞋重鎮,并輻射到惠東吉隆、平山、大嶺等地,高峰時期全縣制鞋企業達到6000多家,跟福建晉江、浙江溫州制鞋業“三足鼎立”。今天,走在黃埠的街上,街道兩邊還是密集林立的鞋廠和鞋材商鋪。 惠東縣由此被國家和廣東省有關部門評為“中國女鞋生產基地”、“廣東女鞋名城”和“廣東省鞋材生產基地”,是廣東主要鞋業產地和鞋產品出口的重要力量。 黃埠鞋業能有今天的規模和地位,并不是一帆風順的,是一點一點拼出來的。黃埠人不斷地吸取經驗和教訓,在面臨各種挑戰中不斷求變、不斷化解危機。 黃埠人的產鞋速度是驚人的。 黃埠的鞋廠從接到訂單開始,往往幾天之內就可以完成,順利交貨。一家800個工人左右的工廠,一天最高可以產鞋3000多雙。 黃埠鞋廠和我們現在所知道的大多數工廠不太一樣,工人的上班時間并不那么規律,也難以規律。當有訂單下來的時候,工人們就得加班加點。黃埠人對這種工作時間已經習以為常了。 黃埠人深知產品質量的重要性。 黃埠鞋業發展初期,由于大部分鞋廠都是家庭作坊,只靠“一把錘子、一把剪刀、一桶膠水” 生產,產品技術含量低,鞋的質量差,沒穿幾天,一雙鞋就破了,人稱“禮拜鞋”。 一時黃埠鞋對外銷售困難,產品積壓嚴重。這是黃埠鞋業遇到的第一個最為嚴重的危機。 痛定思痛,黃埠開始了變革。 1991年,黃埠的華江鞋廠首先安裝了當時全鎮乃至全恵東第一條鞋業生產流水線,接著鎮內其他廠也紛紛仿效,10多家鞋企都先后上了流水線,減少手工操作,開始向規;藴驶、國際化邁進。 黃埠鞋廠陸續推行ISO9002國際質量管理認證體系,產品從設計、材料的的釆購和配制,到加工制作,全部按國際化標準進行,從根本上提高產品質量。 黃埠不惜重金從全國各地招聘高級技師和管理人才,細化各類人員的崗位責仼,細化質量檢查,把質量考核與工人個人收入直接掛鉤。 這是在挫折中學會的品質和品牌意識,迅速提升了黃埠生產的鞋子質量,各廠產品合格率提高到了99% 。 黃埠是一個外來人口眾多的包容之地。制鞋業的發達,帶動了很多外地人口進入黃埠。當地人口16萬多,其中外來人口就有12萬多。 走在黃埠的街頭,看看那琳瑯滿目的各種商鋪,我們可以感受到一種大工業時代的氛圍。大到各種制鞋設備,小到一顆小鞋釘,都可以在這里找到最好的性價比。這是市場集中的產業化優勢。 看看那些相互依存,抱團林立的制鞋廠房,“中國女鞋生產基地”昔日的輝煌可見一斑。 說昔日的輝煌,是因為近年來,以黃埠鞋業為代表的惠東鞋業,又面臨著重大的挑戰。自2009年以來,內外需市場增長疲軟、同質化競爭嚴重等原因,鞋產品的價格,不管是內銷還是外銷,都沒有明顯的提高。但是,鞋業的生產成本卻顯著上升。 勞動力成本持續上升,鞋材價格持續增高,導致惠東女鞋利潤空間持續被擠壓。 黃埠鞋業面臨的國內國外的行業競爭在增大。近幾年來,意大利、西班牙和葡萄牙等老牌制鞋大國經歷金融危機不景氣時期后,開始重新定位和轉型升級,成為全球中高端鞋類主要生產地。加之印度、越南、緬甸、柬埔寨和巴西等國依托低成本、免關稅等優勢,中低端鞋類市場占有率逐年提高,進一步削弱了惠東制鞋業的競爭優勢,導致部分訂單向這些國家轉移。 在國內,溫州和晉江轉型升級力度大,競爭力保持在領先地位。隨著河南、河北、安徽、江西和四川等地的女鞋產業的迅速崛起,搶占了一部分中低端鞋類市場份額,導致惠東接到的國內訂單也逐年下降。 面對著來自各方面的壓力,惠東鞋業近年也在尋求突破的方法,其中在電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有競爭才有進步,只有與時俱進,才能立于不敗之地;輺|是個“四色”旅游的特色小城,而“中國女鞋生產基地”的產業沉淀,是否可以在走電商之道的方向上,與旅游特色進行交融呢? 設想一下:假如我們去海邊,穿的是惠東產的沙灘鞋;假如我們爬蓮花山,穿的是惠東產的登山鞋;假如我們帶著心愛的人來惠東旅游,可以在這里定制一雙獨一無二的屬于自己的鞋…… 至少,旅游把人帶來了, 代表惠東特色的惠東鞋也能被帶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