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忍不住在期待,三年之后,這個位于惠東的山區小鎮安墩,會開出一朵什么樣的花來。 “一花五葉”,制定這個規劃格局的人,可能對哲學有一定的理解吧。 安墩有紅色豪情 安墩有溫泉愜意 安墩有旅游底蘊 這個在很多人看來有點歷史又有點情懷的小鎮,在面對著一眾閃閃發光的紅色遺跡進行“開發與保護”的平衡上殫思竭慮。 原因很簡單,老區經濟的不發達,想大干一場,平衡始終是個焦點。 要發展經濟,要保護傳承,有點“兩難”,安墩很執著:兩個都要。 安墩不沿江,不靠海。 經濟不發達,那就想辦法把現有資源整合盤活,再想點辦法另辟蹊徑讓旅游帶動經濟提升。 區位和交通不便捷?那就想辦法用高速公路跟粵港澳城市群“連連看”。通路就是王道。 革命老區人骨子里還是具有革命精神的。 搓搓手,說干就干。 安墩有沉甸甸的紅色資本。 中國人民解放軍粵贛湘邊縱隊就是在安墩鎮成立的,這里曾是邊縱指揮機構所在地。 中國人民解放軍粵贛湘邊縱隊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一支人民武裝部隊,是粵贛湘三省人民的子弟兵。 當年,這支名聲顯赫的隊伍,常年以安墩為根據地,粉碎了國民黨軍隊的多次進攻和大規模“清剿”,建立了400多萬人口、縱橫千里的解放區,解放了邊區的大片鄉村和城鎮。 史料記載,粵贛湘邊縱隊自建立武裝隊伍開始至全區解放3年多時間里,作戰部隊從初期的470多人發展到3.8多萬人,參加較大的戰斗848次,為人民解放軍野戰部隊進軍廣州、解放廣東鋪平了道路。部隊所到之處,國民黨軍和地方反動武裝都聞風喪膽,到處躲藏。1949年八、九月間,解放軍迅速解放了整個粵贛湘邊地區。至此,安墩的烽火歲月終于畫上了句號,1950年2月,粵贛湘邊縱隊番號撤銷。 從大革命時期到抗日戰爭時期,再到解放戰爭時期,安墩都為中國革命作出了非常重要的貢獻。 革命老區安墩的紅色遺址很多,每一處都留有革命的記憶,有著講不完的故事。 粵贛湘邊縱隊司令部舊址:黃沙村黃沙小學 粵贛湘邊縱隊司令部“出生地”、中共江南地委擴大會議會址和粵贛湘邊區黨委全體會議(史稱“安墩會議”)會址。 黃沙小學已于2015年在原址初步新建紀念場館,亟待深入修復。黃沙小學重新規劃遷建,學生暫時轉移到其他地方上課。 江南地區行政督導處辦公室舊址:黃沙村郭氏宗祠 1949年8月,東江行政委員會成立。下設第一行政區(江南地區)督導處,管轄江南地區各縣。郭氏宗祠曾作為江南地區行政督導處辦公室,也是粵贛湘邊縱隊的猛虎隊、白虎隊、掃北隊駐扎場所。粵贛湘邊縱隊首長曾在這里戰斗和居住過。 郭氏宗祠是祠堂與住宅合一的一座大型普通客家圍屋,始建于清順治年間,建筑面積1222平方米。圍屋歷經百年風雨瀕臨倒塌,如今正在搶救修繕。 粵贛湘邊縱隊東江第一支隊司令部舊址:大布村忠義堂 中國人民解放軍粵贛湘邊縱隊東江第一支隊司令部舊址。1948年2月,中共江南地委成立。3月初,集中江南地區各部隊在安墩耀子嶺忠義堂整編,成立“廣東人民解放軍江南支隊”。同年秋,為了適應游擊區發展,黨從廣州、香港等地動員大批知識分子到安墩游擊區參加武裝斗爭。江南支隊為了擴大干部隊伍,曾在這里開辦了政治大隊培訓學校。結業后,學員大多數被派往縱隊屬下的東江3個支隊工作,加強了解放區人民政權建設。 “忠義堂”是一座建于咸豐年間的客家圍屋,總占地面積1360平方米。目前也在修繕當中。 4.粵贛湘邊縱隊紀念公園:安墩鎮青山坳 2004年10月,為弘揚“邊縱”革命精神,緬懷革命先烈,告慰“邊縱”先烈英魂,加強愛國主義教育,粵贛湘邊縱隊紀念公園在安墩鎮青山坳落成。公園里有革命英雄紀念碑、歷史圖展廊等。 當然,安墩的紅色遺跡有14處。 有8處正在進行原貌復原重建當中,還將建設安墩革命老區振興發展革命歷史陳列館和黨員培訓基地。 革命老區不是落后的縮影。 尤其是安墩山水靈動、文化多姿,資源稟賦多元化。 辦法總比困難多。 新膺安墩鎮委書記劉健鋒,對“一花五葉”的發展規劃侃侃而談。 “一花”,即不忘初心、傳承紅色,從勝利走向勝利的安墩革命精神之花; “五葉”,即通過打造以紅色為底蘊的紅色旅游鎮區、水韻花香美麗鄉村片區、農業旅游片區、綠色旅游片區、養生旅游片區,構建中部“革命之葉”、東部“星火之葉”、南部“柚鄉之葉”、西部“仙峰之葉”、北部“熱湯之葉”。 每個地方都有山水,但是,這里有別樣的山水。 安墩有個藏在大山里的溫泉小鎮。 溫泉小鎮位于安墩熱湯村,溫泉別具特色:泉眼多、流量大、水溫高、水質價值高。這里的溫泉水含硫量高,水質與云南著名的騰沖溫泉相似,早在1994年就建起了溫泉浴場。 圍繞溫泉資源,熱湯村已經形成了以溫泉為特色的旅游產業,安墩正計劃逐步在溫泉泉眼遍布范圍規劃建設帶狀溫泉地質公園。 安墩有片萬畝柚園。 這幾年來,通過安墩鎮政府大力倡導和支持村民發展蜜柚種植,如今安墩已擁有10多個蜜柚種植基地,種植面積近萬畝。 如今,當地正在如火如荼地修登山道、觀景平臺,還有一些旅游設施。今年10月蜜柚飄香的時節,這里將對外開放一個集現代農業觀光旅游、采摘體驗為一體的農業觀光園。 安墩有座仙女峰。 仙女峰上是否有仙女不敢說,但自古以來都有非常美麗的神話傳說。仙女峰上有十景,其實這里不想綴述。因為只有去了才知道它有多美。 安墩的陶瓷工業歷史燦爛。 安墩的陶瓷工業的發展歷史追溯到宋末元初,尤其到了明代,陶瓷業鼎盛,曾是東江流域陶瓷最大的陶瓷生產和集散中心。 當然,陶瓷工業之所以發達,源于這里異常豐富的礦產資源。 據有關部門初步的勘探,安墩有數10億噸的高品質高瓴土存量,是制作陶瓷產品的原料。據說當時景德鎮的一些工匠有來到安墩。這里青花瓷的制作工藝就是傳承于景德鎮。 安墩將建陶瓷博物館,同時計劃引進有實力的企業來開發陶瓷產業。 紅色旅游+康養減壓+特色農業+陶瓷,安墩老區的發展有了持久動力。更令當地開心的是,廣東省交通部門規劃了一條高速公路,剛好從安墩穿鎮而過,高速公路的通車以后就完全可以打破交通的瓶頸,安墩融入深莞惠一小時經濟圈,或者說粵港澳大灣區兩小時經濟生活圈,指日可待。 要不,來個三年之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