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黃河是中華的母親,那么自東北向西南婉蜒縱貫惠東縣境內的西枝江應該就是惠東的母親,是惠東的根和魂。 我要去惠東,看看西枝江源頭,為母親河唱一首贊歌。 一條河,就是一部歷史。 西枝江作為東江惠州境內最大的一級支流,流域總面積達4120平方公里。惠東境內主流長達143公里。 環山之水必有其源。西枝江的源頭,藏在惠東境內地勢高峻陡峭的烏禽嶂山脈之中。萬涓成水、匯聚成流,深山溪泉依次相匯到烏禽嶂山脈一左一右的源頭小河:佐坑河和安墩河,都是西枝江源。 高處俯瞰下去,西枝江像一條玉帶,飄繞惠東群山之間、天地之間,長河流淌。 人擇水而居,因水而榮。西枝江的水源地寶口鎮和安墩鎮,卻面臨一個保護和發展猶如“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的“兩難”問題。發展的前提,有一個更重要的職責,即保護好“母親江”的水源和山林農田。 偏安一隅的寶口鎮不遺余力地守護著這片“凈水”。 佐坑河河水由烏禽嶂山崖的泉水和千萬植被的根水匯聚而成,變成溪水后從烏禽嶂半山腰汩汩流下,清澈透亮。 當地沒有工業污染,對水源最易造成威脅的就是水土流失,要保護綠水必須先留住青山,所以培育和保護國家森林資源,也是為西枝江水提供純潔的源泉。山水依存關系緊密。寶口人心里從小就種下了“敬畏自然、珍惜水源、崇尚法則、保護環境”的種子。 寶口鎮其實是一個“藏寶之地”,坐擁優質的水力發電資源、礦產資源、山地資源和自然風光旅游資源等各種“珍寶”。 公開資料顯示,寶口鎮全鎮有水力發電資源2萬多千瓦,目前已開發利用1萬多千瓦,建起大小水電站40多個。寶口鎮蘊藏有優質的花崗巖石材,儲量在100萬立方米以上。此外,山中還蘊藏豐富的鎢、錫、綠柱石、鉛、鋅、鉬礦等礦產資源和稀土礦、稠泥、瓷土、煤碳等資源。 生態環境在這里實現了人與山川河流,魚蟲鳥獸的相互依存、和諧相處。潺潺的西枝江源頭水見證著寶口的新一輪發展。 在烏禽嶂的另一邊,另一西枝江源水美村,同樣肩挑著這一重任。 水美村,正應其名。 蜿蜒的山路,連綿的遠峰,沿著蓮花山脈方向驅車一路北上,西枝江源頭的原生態景象不斷映入眼簾。這里的人們享受著世外桃園般的悠閑自在、與世無爭的慢生活。站在高山之中遠眺,水美的農村山水田園風光盡收眼底。 在烏禽嶂主峰下就是西枝江水源頭,山坑水與梅坪水兩大水源亦匯合于此,形成了西枝江源頭原生態景象,山深林密,清泉飛瀑,動植物種類繁多,森林資源豐富。豐富的森林資源對維護源頭區的生態環境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很好地保護了西枝江的水質。 這里不僅僅山美水美,還是革命時期紅軍的根據地,在烏禽嶂三坑村,建立過紅軍游擊隊基地,在梅坪村建立過紅軍游擊隊梅坪交通聯絡站。在水美村的石陂徐屋,至今仍有“蘇維埃政府萬歲”7個大字。 如今,當地也正在依托山美水美的自然風光旅游資源,開發新農村建設,讓這里成為最美新農村,飲水思源話鄉愁。 水利萬物,自有智慧。 水是流動著的生命紐帶。滋養照顧著兩岸無數百姓的日常所需,裊裊炊煙、細雨綿綿,都是西枝江的氣息。 源頭水的鮮活,是奔流不息的有生命力的水,哪怕它是小小溪流。在奔流中載浮載沉,滋潤大地,萬物生機盎然。從一條涓涓細流,變成城市令人難忘的景致。 黛山碧水間徜徉,不禁感嘆要怎么將生命的界限與大自然的廣闊山河聯系起來。 人擇水而居,因為“靠水而居,勢必旺之”。不知道什么時候起,西枝江開始居住了第一戶人家。后來蕭氏族先來到了西枝江,開創了千帆競渡的繁華,楊氏族先也來到了西枝江,開創了貿易商埠,陳氏祖先也來到了西枝江,辦起了曬鹽場,歲月穿梭,能人輩出,沿江城墻林立,屋檐交錯。 泱泱文明、浩浩大城,開源于河。多祝的皇思揚、田坑,稔山的范和古村、平海古城等曾經輝煌的村寨,也只是曾經輝煌惠東的一斑。 |